關(guan) 於(yu) 齒輪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非常實用的經驗總結,希望對你的工作和學習(xi) 有所幫助。
齒輪泵是液壓係統的動力元件,當出現故障時,應能盡快地分析並判斷出故障發生部位和產(chan) 生原因,找出與(yu) 故障相關(guan) 的部件,提出排除故障的建議和方法。齒輪泵工作中經常出現的故障主要是由於(yu) 流量小、不吸油、壓力不足、噪聲大、油液泄露、過熱、齒輪泵運轉不正常或咬死等現象
一、常見故障
齒輪泵常見故障主要有:
1、泵吸不上油或無壓力;
2、流量不足,達不到額定數值;
3、壓力升不上去;
4、異常發熱;
5、振動噪聲過大;
6、油液泄露;
7、齒輪泵運轉不正常或有咬死現象。
二、常見故障產(chan) 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泵吸不上油或無壓力
產(chan) 生原因:
1)原動機與(yu) 泵的旋轉方向不一致;
2)泵傳(chuan) 動鍵脫落;
3)進出油口接反;
4)油箱內(nei) 液麵過低,吸入管口露出液麵;
5)轉速太低,吸力不足;
6)油液粘度過高或過低;
7)吸入管道或過濾裝置堵塞造成吸油不暢;
8)吸入口過濾器過濾精度過高造成吸油不暢;
9)吸入管道漏氣。
排除方法:
1)糾正原動機旋轉方向;
2)重新安裝傳(chuan) 動鍵;
3)按說明書(shu) 選用正確接法;
4)補充油液至低液位線以上;
5)提高轉速至泵的低轉速以上;
6)選用推薦粘度的工作油液;
7)清洗管道或過濾裝置,除去堵塞物;更換或過濾油箱內(nei) 油液;
8)按產(chan) 品樣本和說明書(shu) 正確選用過濾器;
9)檢查管道各連接處,並予以密封、緊固。
2、流量不足,達不到額定數值
產(chan) 生原因:
1)轉速過低,未達到額定轉速;
2)係統中有泄露;
3)由於(yu) 泵長時間工作、振動導致泵蓋聯接螺釘鬆動;
4)吸入管道漏氣;
5)入口過濾器堵塞或通流量過小;
6)吸入管道堵塞或通徑小;
7)油液粘度不當。
排除方法:
1)按產(chan) 品樣本或說明書(shu) 額定轉速選用原動機轉速;
2)檢查係統,修補泄露點;
3)適當擰緊螺釘;
4)檢查管道各連接處,並予以密封、緊固;
5)清洗過濾器或選用通流量為(wei) 泵流量2倍以上的過濾器;
6)清洗管道,選用不小於(yu) 泵入口通徑的吸入管;
7)選用推薦粘度的工作油液。
3、壓力升不上去
產(chan) 生原因:
1)泵吸不上油或流量不足;
2)液壓係統中的溢流閥設定壓力太低或出現故障;
3)係統中有泄露;
4)吸入管道漏氣;
5)油液粘度太高或油溫過高;
6)電動機功率與(yu) 齒輪泵不匹配;
7)濾油器堵塞。
排除方法:
1)同故障1的排除方法;
2)重新設定溢流閥壓力或修複溢流閥;
3)檢查係統修補泄露點;
4)檢查管道各連接處,並予以密封、緊固;
5)選擇粘度適宜的液壓油,如溫度過高則應裝冷卻裝置;
6)選用相匹配的電動機;
7)清理濾油器。
4、異常發熱
產(chan) 生原因:
1)間隙選配不當,造成滑動部位過熱;
2)裝配質量差,傳(chuan) 動部分同軸度未達到技術要求,運轉不暢;
3)軸承質量差或裝配時被打壞,或安裝時未清洗幹淨,造成運轉不暢;
4)油液質量差;
5)吸油管徑細,吸油阻力大;
6)外界熱源高,散熱條件差。
排除方法:
1)拆開清洗,測量間隙,重新配合達到規定間隙;
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達到技術要求;
3)拆開檢查,更換軸承,重新裝配;
4)按泵要求選擇或更換油液;
5)加粗管徑,減小彎頭,減小吸油阻力;
6)清除外界影響,增設隔熱措施。
5、振動噪聲過大
產(chan) 生原因
1)齒輪誤差或兩(liang) 齒輪軸線不平行;
2)齒輪泵進油管直徑太小;
3)濾油器堵塞,或轉速過高;
4)泵體(ti) 與(yu) 端蓋的兩(liang) 側(ce) 沒有加紙墊而產(chan) 生硬物衝(chong) 擊,泵體(ti) 與(yu) 泵蓋不垂直密封,旋轉時吸入空氣;
5)電動機與(yu) 齒輪泵軸不同心。
排除方法
1)更換精度齒輪,保證兩(liang) 齒輪軸線平行;
2)更換直徑較大的進油管;
3)清理濾油器或降低轉速;
4)泵體(ti) 與(yu) 端蓋間加入紙墊,研磨泵體(ti) 與(yu) 泵蓋間的平行度不超過0.005mm;
5)調整泵體(ti) 與(yu) 電機的同軸度,使其誤差不超過0.01mm。
6、油液泄漏
產(chan) 生原因
1)泵蓋與(yu) 密封圈配合過鬆;
2)油封骨架彈簧脫落;
3)軸的密封麵被劃傷(shang) 。
排除方法
1)調整泵蓋與(yu) 密封圈間隙;
2)更換密封件;
3)重新處理密封麵。
7、齒輪泵運轉不正常或有咬死現象
產(chan) 生原因
1)泵體(ti) 軸間間隙或徑向間隙過小;
2)滾針轉動不靈活;
3)蓋板與(yu) 軸的同心度不夠;
4)壓力閥失靈;
5)泵與(yu) 電動機聯軸器同心度不夠;
6)泵中有雜質。
排除方法
1)調整軸向或徑向間隙;
2)更換活動滾針軸承;
3)更換蓋板使其與(yu) 軸同心;
4)更換彈簧,清楚閥體(ti) 小孔汙物或換滑閥;
5)調整泵軸與(yu) 電動機聯軸器同心度,使其不超過0.01mm;
6)用細絲(si) 綢網過濾機油除汙物。
齒輪泵軸磨損後的維修
齒輪泵中軸的磨損主要是因為(wei) 軸兩(liang) 端與(yu) 支撐滾針間的摩擦磨損,使軸徑變小。如果是輕微磨損,可通過鍍一層硬鉻來加大此部位軸的直徑尺寸,使軸得到修複。如果軸磨損嚴(yan) 重,則應45鋼或40cr鋼重新製造,軸毛坯經粗、精車後,軸承部位要熱處理, 硬度為(wei) hrc60-65,然後再經磨削,使軸承配合部位表麵粗糙度 ra不大於(yu) 0.32μm;軸的圓度和圓柱度允差為(wei) 0.005mm;與(yu) 齒輪配合部位按h7/h6、表麵粗糙度ra應不大於(yu) 0.63μm。
齒輪泵泵體(ti) 磨損後的維修
泵體(ti) 內(nei) 表麵磨損主要是吸油區段圓弧形工作麵.如果出現輕微磨損,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後使用。泵體(ti) 是由鑄鐵鑄造毛坯成型, 出現嚴(yan) 重磨損時應更換新件。如果泵內(nei) 齒輪兩(liang) 端麵是用磨削修複, 則泵體(ti) 寬度尺寸也要改變,與(yu) 齒輪兩(liang) 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重新加工後的泵體(ti) 兩(liang) 端麵應達到圖3所示的技術要求。
齒輪泵兩(liang) 端蓋磨損之後的維修
齒輪泵的端蓋用鑄鐵製造,出現磨損現象後,輕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磨損比較嚴(yan) 重時應在平麵磨床上磨削修平。修磨後的端蓋與(yu) 泵體(ti) 配合連接的平麵接觸應不低於(yu) 85%.平麵度允差、端麵對孔中心線的垂直度允差、兩(liang) 端麵的平行度允差和兩(liang) 軸孔中心線的平行度允差均為(wei) o.olmm。磨削後的表麵粗糙度ra應不大於(yu) 1. 5μm。
齒輪泵用滾針軸承的維修更換
泵中零件維修後,軸承滾針應更換。對滾針要求是:全部滾針直徑的尺寸誤差不應超過0.003mm,長度允差為(wei) 0.1mm,與(yu) 軸配合間隙應在o.olmm左右;滾針裝配時要按數量要求充滿軸承殼內(nei) ,滾針間要相互平行布置。
三、總結
齒輪泵出現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具體(ti) 又複雜,診斷故障的方法要根據故障的表現、維修人員的經驗、工廠的條件和生產(chan) 使用情況來確定。及時排除液壓泵的故障是液壓係統能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