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11-05
DUPLOMATIC電磁閥DS3-S1/11N-A230K1,迪普馬交流電磁閥,意大利迪普馬DUPLOMATIC原裝電磁閥,意大利電磁閥
DUPLOMATIC電磁閥DS3-S1/11N-A230K1,betway必威西汉專(zhuan) 注於(yu) 歐美品牌液壓、氣動、工控自動化備件銷售,質量保障,*,原裝正品,現貨供應,熱誠歡迎新老客戶谘詢購買(mai) !
電磁閥(Electromagnetic valve)是用電磁控製的工業(ye) 設備,是用來控製流體(ti) 的自動化基礎元件,屬於(yu) 執行器,並不限於(yu) 液壓、氣動。用在工業(ye) 控製係統中調整介質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參數。電磁閥可以配合不同的電路來實現預期的控製,而控製的精度和靈活性都能夠保證。電磁閥有很多種,不同的電磁閥在控製係統的不同位置發揮作用,常用的是單向閥、安全閥、方向控製閥、速度調節閥等。
電磁閥裏有密閉的腔,在不同位置開有通孔,每個(ge) 孔連接不同的油管,腔中間是活塞,兩(liang) 麵是兩(liang) 塊電磁鐵,哪麵的磁鐵線圈通電閥體(ti) 就會(hui) 被吸引到哪邊,通過控製閥體(ti) 的移動來開啟或關(guan) 閉不同的排油孔,而進油孔是常開的,液壓油就會(hui) 進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後通過油的壓力來推動油缸的活塞,活塞又帶動活塞杆,活塞杆帶動機械裝置。這樣通過控製電磁鐵的電流通斷就控製了機械運動。
電磁換向閥的主要故障及損排除
(一)電磁鐵通電,閥芯不換向;或電磁鐵斷電,閥芯不複位;
1.檢查電磁鐵的電源電壓是否符合使用的要求,如電源電壓太低,則電磁鐵推力不足,不能推動閥芯正常換向。
2.閥芯卡住。如果電磁換向閥的各項性能指標都合格,而在使用中出現上述故障,主要檢查使用條件是否超過規定的指標。如工作的壓力,通過的流量,油溫以及油液的過濾精度等。再檢查複位彈簧是否折斷或卡住。對於(yu) 板式連接的電磁換向閥,應檢查安裝底板表麵的不平度,以及安裝螺釘是否擰得太緊,以至引起閥體(ti) 變形。另外,閥芯磨削加工時的毛刺、飛邊, 被擠入徑向平衡槽中未清除幹淨,在長期工作中,被油流衝(chong) 出擠入徑向間隙中使閥芯卡住,這時應拆開仔細清洗。
3.電磁換向閥的軸線,必須按水平方向安裝。如垂直安裝,受閥芯、銜鐵等零件重量的影響,將造成換向或複位的不正常。
4.有泄油口的電磁換向閥,泄油口沒有接回油箱,或泄油管路背壓太高,造成閥芯“悶死”,不能正常工作。
(二)電磁鐵燒毀
1.電源電壓比電磁鐵規定的使用電壓高而引起線圈過熱。
2.推杆伸出長度過長,與(yu) 電磁鐵的行程配合不當,電磁鐵銜鐵不能吸合,使電流過大,線圈過熱。當一個(ge) 電磁鐵因其他原因燒毀後,使用者自行更換電磁鐵時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由於(yu) 電磁鐵的銜鐵與(yu) 鐵芯的吸合麵到與(yu) 閥體(ti) 安裝表麵的距離誤差較大,與(yu) 原來電磁鐵相配合的推杆的伸出長度就不一定能*適合更換後的電磁鐵。如更換後的電磁鐵的安裝距離比原來的短,則與(yu) 閥裝配後,由於(yu) 推杆過長,將有可能使銜鐵不能吸合,而產(chan) 生噪聲,抖動甚至燒毀。如果更換的電磁鐵的安裝距離比原來的長,則與(yu) 閥裝配後,由於(yu) 推杆顯得短了,在工作時,閥芯的換向行程比規定的行程要小,閥的開口度也變小,使壓力損失增大,油液容易發熱,甚至影響執行機構的運動速度。因此,使用者自行更換電磁鐵時,必須認真測量推杆的伸出長度與(yu) 電磁鐵的配合是否合適,絕不能隨意更換。
以上各項引起電磁鐵燒毀的原因主要出現於(yu) 交流型的電磁鐵,直流電磁鐵一般不致於(yu) 因故障而燒毀。
3.換向頻率過高,線圈過熱。
(三)幹式型電磁閥換向閥推杆處外滲漏油:
1.一般電磁閥兩(liang) 端的油腔是泄油腔或回油腔,應檢查該腔壓力是否過高。如果在係統中多個(ge) 電磁閥的泄油或回油管道串接在一起造成背壓過高,則應將它們(men) 分別單獨接回油箱。
2.推杆處的動密封“O”形密封圈磨損過大,應更換。,
(四)板式連接電磁換向閥與(yu) 底板的接合麵處滲油:
1.安裝底板應磨削加工,光潔度達0.8,同時應有不平度誤差要求100: 0.01,並不得凸起。
2.安裝螺釘擰得太鬆。
3.螺釘材料不符合要求,強度不夠。目前,許多板式連接電磁換向閥的安裝螺釘均采用合金鋼螺釘。如果原螺釘斷裂或丟(diu) 失,隨意更換一般碳鋼螺釘,會(hui) 因受油壓作用引起拉伸變形,造成接合麵的滲漏。
4.電磁換向閥底麵“O”形密封圈老化變質,不起密封作用,應更換。
(五)濕式型電磁鐵吸合釋放過於(yu) 遲緩:
電磁鐵後端有個(ge) 密封螺釘,在初次安裝工作時,後腔存有空氣。當油液進入銜鐵腔內(nei) 時,如後腔空氣釋放不掉,將受壓縮而形成阻尼,使動作遲緩。應在初次使用時,擰開密封螺釘,釋放空氣,當油液充滿後,再擰緊密封。
(六)長期使用後,執行機構出現運動速度變慢:
推杆因長期撞擊,磨損變短,或銜鐵與(yu) 推杆接觸點磨損,使閥芯換向行程不足,引起油腔開口變小,通過流量減小。應更換推杆或電磁鐵。
(七)油流實際溝通方向不符合圖形符號標誌的方向:
這是使用中很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國有關(guan) 部門製訂頒發了液壓元件的圖表符號標準,但是,許多產(chan) 品由於(yu) 結構的特殊,實際通路情況與(yu) 圖形符號的標準是不符合的,如圖34表示二位四通單電磁鐵彈簧複位型電磁換向閥的液壓圖形符號,滑閥機能為(wei) I1型(C型),電磁鐵符號畫在右邊,初始位置的通路形式為(wei) P→;B→0 (T) ;當電磁鐵通電吸合時為(wei) P→B; A→0 (T)。但實際上,這種結構形式的電磁換向閥按設計圖紙的繪製方法,電磁鐵是安裝在左邊的。通路型式因閥芯結構的不同也有二種; -種是如圖所示,另一種正好相反,即在初始位置是P→B溝通,A→0 (T)溝通,如圖35所示。
因此,在設計或安裝電磁閥的油路係統時,就不能單純按照標準的液壓圖形符號,而應該根據產(chan) 品的實際通路情況來決(jue) 定。如果已經造成差錯,那麽(me) ,對於(yu) 三位型閥可以采用調換電氣線路的辦法解決(jue) 。對於(yu) 二位閥,可以將電磁鐵及有關(guan) 零件調頭安裝的方法解決(jue) ,如仍無法更正時,隻得調換管路位置,或者采用增加過渡通路板的方法彌補。總之,我們(men) 應該知道,標準的液壓圖形符號,僅(jin) 僅(jin) 代表一種類型閥的代號,並不代表具體(ti) 閥的結構。係統的設計和安裝應根據各生產(chan) 廠提供的產(chan) 品樣本進行。
這種情況對電液換向閥、液動換向閥、手動換向閥是*相似的。由於(yu) 這類閥的口徑一般都比較大,管道較粗,一旦發生差錯,更改很困難,在設計安裝時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電磁換向閥的進出油腔,隻要都是高壓腔則是可以互換的,更換後的通路形式,則由具體(ti) 更改的情況而定。但回油腔與(yu) 高壓腔不能掉換。在有專(zhuan) 門泄油腔結構的電磁閥中,如回油腔的回油背壓低於(yu) 泄油腔的允許背壓,則回油腔可以串接一起接回油箱。否則均應單獨接回油箱。
DUPLOMATIC電磁閥DS3-S1/11N-A230K1
DS3-S1/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方向控製閥
DS3-S1/11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閥
DS3-S2/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2/11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3/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4/11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4/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4/11N-D24K1/CM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9/12N-D24K1/F/CM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10/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換向閥
DS3-S20/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A1/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A2/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SB1/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TA/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TA/11N-D24K1/CM(手動)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TA23/11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TA23/12N-D24K1/F/CM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3-TB23/11N-D24K1迪普馬向閥
DS5-S1/12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1/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2/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2/12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3/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3/12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4/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S20/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TA/12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TA02/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DS5-TA/12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液壓執行元件
將液壓能轉換為(wei) 機械能的裝置,其作用是在壓力油的推動下輸出力和速度或轉矩和速度,以驅動工作裝置做工。例如液壓缸、液壓馬達。
2.1液壓馬達
液壓馬達習(xi) 慣上是指輸出旋轉運動的,將液壓泵提供的液壓能轉變為(wei) 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
液壓馬達亦稱為(wei) 油馬達,主要應用於(yu) 注塑機械、船舶、起揚機、工程機械、建築機械、煤礦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船舶機械、石油化工、港口機械等。
高速馬達齒輪馬達具有體(ti) 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工藝性好、對油液的汙染不敏感、耐衝(chong) 擊和慣性小等優(you) 點。缺點有扭矩脈動較大、效率較低、起動扭矩較小(僅(jin) 為(wei) 額定扭矩的60%-一70%)和低速穩定性差等。
2.2液壓缸
液壓缸是將液壓能轉變為(wei) 機械能的、做直線往複運動(或擺動運動)的液壓執行元件。它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用它來實現往複運動時,可免去減速裝置,並且沒有傳(chuan) 動間隙,運動平穩,因此在各種機械的液壓係統中得到廣泛應用。液壓缸輸出力和活塞有效麵積及其兩(liang) 邊的壓差成正比;液壓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蓋、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裝置、緩神裝置與(yu) 排氣裝置組成。緩神裝置與(yu) 排氣裝置視具體(ti) 應用場合而定,其他裝置則*。
3.3液壓控製調節元件
用來控製液壓傳(chuan) 動係統中油液的流動方向、壓力和流量,以保證液壓執行元件和工作裝置完成工作。
液壓傳(chuan) 動中用來控製液體(ti) 壓力、流量和方向的元件。其中控製壓力的稱為(wei) 壓力控製閥,控製流量的稱為(wei) 流量控製閥,控製通、斷和流向的稱為(wei) 方向控製閥。
3.4液壓輔助元件
保證液壓傳(chuan) 動係統正常工作。例如油箱、油管、濾油器。
液壓輔件是係統的一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設計和選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液壓係統的效率、噪聲、溫升、工作可靠性等技術性能。主要包括:
3.4.1過濾器
過濾器的作用:濾去油中雜質,維護油液清潔,防止油液汙染,保證係統正常工作。
3.4.2蓄能器
蓄能器的作用:
蓄能器是液壓係統中儲(chu) 存和釋放壓力能的裝置。
1.作輔助動力源或緊急動力源在工作循環不同階段需要的流量變化很大時,常采用蓄能器和一個(ge) 流量較小的泵組成油源。另外當驅動泵的原動機發生故障時,蓄能器可作緊急動力源。
2.保壓和補充泄漏需要較長時間保壓而泵卸載時,可利用蓄能器釋放儲(chu) 存的壓力油,補充係統泄漏,保持係統壓力。
3.吸收衝(chong) 擊和消除壓力脈動在壓力衝(chong) 擊處和泵的出口安裝蓄能器可吸收壓力衝(chong) 擊峰值和壓力脈動,提高係統工作的平穩性。
3.4.3油箱
油箱是液壓係統中儲(chu) 存液壓油用。
油箱的功用:
儲(chu) 存係統所需的足夠油液;;
散發油液中的熱量;
逸出溶解在油液中的空氣; :
沉澱油液中的汙物;
對中小型液壓係統,泵裝置及一些液壓元件還安裝在油箱頂板上。
3.4.4熱交換器
係統能量損失轉換為(wei) 熱量以後,會(hui) 使油液溫度升高。若長時間油溫過高,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密封老化,油液氧化,嚴(yan) 重影響係統正常工作。為(wei) 保證正常工作溫度在20~65C,需要在係統中安裝冷卻器。相反,油溫過低,油液粘度過大,設備啟動困難,壓力損失加大並引起過大的振動。此種情況下係統應安裝加熱器,將油液溫度升高到適合的溫度。
3.4.5管件
管件是用來連接液壓元件、輸送液壓油液的連接件。它應保證有足夠的強度,沒有泄漏,密封性能好,壓力損失小,拆裝方便。
3.4.6密封裝置
密封裝置用來防止係統油液的內(nei) 外泄漏,以及外界灰塵和異物的侵入,保證係統建立必要壓力。
3.5液壓工作介質
工作介質指傳(chuan) 動液體(ti) ,通常被稱為(wei) 液壓油。
3.5.1液壓油
液壓油引就是利用液體(ti) 壓力能的液壓係統使用的液壓介質,在液壓係統中起著能量傳(chuan) 遞、係統潤滑、防腐、防鏽、冷卻等作用。對於(yu) 液壓油來說,首先應滿足液壓裝置在工作溫度下與(yu) 啟動溫度下對液體(ti) 粘度的要求,由於(yu) 油的粘度變化直接與(yu) 液壓動作、傳(chuan) 遞效率和傳(chuan) 遞精度有關(guan) ,還要求油的粘溫性能和剪切安定性應滿足不同用途所提出的各種需求。
3.5.2液壓油的要求
質量要求:
1.合適的粘 度和良好的粘溫性能,以保證液壓元件在工作壓力和工作溫度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得到良好潤滑、冷卻和密封。
2.良好的極壓抗磨性, 以保證油泵、液壓馬達、控製閥和油缸中的摩擦副在高壓、高速苛刻條件下得到正常的潤滑,減少磨損。
3.優(you) 良的抗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和熱穩定性,以抵抗空氣、水分和高溫、高壓等因素的影響或作用,使其不易老化變質,延長使用壽命。
4.良好的抗泡性 和空氣釋放值,以保證在運轉中受到機械劇烈攪拌的條件下產(chan) 生的泡沫能迅速消失:並能將混入油中的空氣在較短時間內(nei) 釋放出來,以實現準確、靈敏、平穩地傳(chuan) 遞靜壓。
5.良好的抗乳化性, 能與(yu) 混入油中的水分迅速分離,以免形成乳化液,引起液壓係統的金屬材質鏽蝕和降低使用性能。
6.良好的防鏽性,以防止金屬表麵鏽蝕。
意大利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閥,電磁換向閥,交流電磁閥,6通徑電磁閥:
RQ4M5-DT/5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方向閥
RQ4M5-SAT/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4M5-SP/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4M6-D/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4M6-DT/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4M6-SAT/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4M6-SP/5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M3-P5/A/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先導式溢流閥
RQM3-P5/C/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3-P6/A/60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3-P6/C/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3-P6/D/60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5/A/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5/C/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6/A/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6/A/60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6/C/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5-P6/D/60N-A230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M7-P6/A/60N-D24K1迪普馬DUPLOMATIC電磁溢流閥
RQ3-P5/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RQ3-P6/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RQ5-P5/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RQ5-P6/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RQ5-W5/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RQ7-P6/41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CR5/22N迪普馬DUPLOMATIC溢流閥
CRQ6/12迪普馬DUPLOMATIC壓力控製閥
RM3-W3/30/V迪普馬DUPLOMATIC壓力控製閥
RM45-MP/30迪普馬DUPLOMATIC壓力控製閥
RS4/30/V迪普馬DUPLOMATIC單向節流閥
RSN4/30迪普馬DUPLOMATIC單向節流閥
RS4-1/30迪普馬DUPLOMATIC雙向節流閥
VD3-W1/30迪普馬DUPLOMATIC管式單向閥
VD4-W1/30迪普馬DUPLOMATIC單向閥
衝(chong) 壓機是通過電動機驅動飛輪,並通過離合器,傳(chuan) 動齒輪帶動曲柄連杆機構使滑塊上下運動,帶動拉伸模具對鋼板成型。衝(chong) 壓機也叫衝(chong) 床,學名為(wei) 壓力機。
衝(chong) 壓機是通過電動機驅動飛輪,並通過離合器,傳(chuan) 動齒輪帶動曲柄連杆機構使滑塊上下運動,帶動拉伸模具對鋼板成型。所謂的雙動就是指壓力機有兩(liang) 個(ge) 滑塊,分為(wei) 內(nei) 滑塊和外滑塊,內(nei) 滑塊帶動模具的凸模或凹模,外滑塊帶動模具上的壓邊圈,在拉伸時壓邊圈首先動作壓住鋼板邊緣,內(nei) 滑塊再動作進行拉伸。
設計原理是將圓周運動轉換為(wei) 直線運動,由主電動機出力,帶動飛輪,經離合器帶動齒輪、曲軸(或偏心齒輪)、連杆等運轉,來達成滑塊的直線運動,從(cong) 主電動機到連杆的運動為(wei) 圓周運動。
連杆和滑塊之間需有圓周運動和直線運動的轉接點,其設計上大致有兩(liang) 種機構,一種為(wei) 球型,一種為(wei) 銷型(圓柱型) ,經由這個(ge) 機構將圓周運動轉換成滑塊的直線運動。衝(chong) 壓機對材料施以壓力,使其塑性變形,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狀與(yu) 精度,因此必須配合一組模具(分上模與(yu) 下模),將材料置於(yu) 其間,由機器施加壓力,使其變形,加工時施加於(yu) 材料之力所造成之反作用力,由衝(chong) 壓機機械本體(ti) 所吸收。